• 设为首页
  • 收藏本站
  • 积分充值
  • VIP赞助
  • 手机版
  • 微博
  • 微信
   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:
    1:搜索微信号(888888
    2:扫描左侧二维码
  • 快捷导航
    福建二哥 门户 查看主题

    Redis中跳表的实现原理分析

    发布者: 涵韵3588 | 发布时间: 2025-6-19 12:45| 查看数: 81| 评论数: 0|帖子模式

    Redis中跳表的实现原理

    跳表: 主要通过多重链表实现,最底层包含所有元素,上层都是底层元素的跳跃索引,每一层的元素是从下一层中随机选择的,通常使用概率算法来决定一个元素是否出现在上一层。
    每个节点包含一个值和指向下一层节点的指针

    • 插入时,首先从最高层开始查找插入位置,然后随机决定新节点的层数,最后在相应的层中插入节点并更新指针。
    • 删除时,同样从最高层开始查找要删除的节点,并在各层中更新指针,以保持跳表的结构。
    • 查找时,从最高层开始,逐层向下,直到找到目标元素或确定元素不存在。查找效率高,时间复杂度为 O(logn)

    原理

    跳表,一句话概括:就是一个多层索引的链表,每一层索引的元素在最底层的链表中可以找到( 这一点和 B+树是一样的 )
    如下图所示:
   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跳表实现了,每个颜色代表一层,绿色的就是链表的最底层了

    接下来我们通过查询和添加元素来了解其功能流程:
    1) 查询元素: 这里我们与传统的链表进行对比,来了解跳表查询的高效。

    • 假设我们要查找 50 这个元素,如果通过传统链表的话( 看最底层绿色的查询路线 ),需要查找 4次,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0(n)
    • 但如果使用跳表的话,其只需要从最上面的 10 开始,首先跳到 40 ,发现目标元素比 40 大,然后对比后一个元素比 70 小。于是就前往下一层进行查找,然后 40 的下一个 50 刚好符合目标,就直接返回就可以了,类似 B+树二分查找
    • 这个过程的跳转次数是3次,即10->40(顶层)->40(第二层)->50(第二层),跳表的平均时间查询复杂度是 0(logn),最差的时间复杂度是O(n)
    2) 插入元素: 我们插入一条 score 为 48 的数据

    • 先需要定位到第一个比 score 大的数据。如图所示,一下子就可以定位到 50 了,这里和查询的过程( 上文所示 )是一样的。
    • 在定位到对应节点之后,将在节点所有应该存在的层级上进行插入操作,这里就是40-50之间的所有层
    补充插入的随机层级

    • 一个节点有多少层,Redis 是采用随机的概率函数来决定的。
    • 在代码中,跳表每一个节点能否新加一层( 即前面如何从下往上构建出跳表 )的概率是 25 %
    • 然后最多的层数在 Redis 5.0 中是 64 层,Redis 7.0 中是 32层。

    具体解释

    跳表在创建节点时候,会生成范围为[0-1]的一个随机数,如果这个随机数小于 0.25,那么层数就增加 1 层,然后继续生成下一个随机数,这样的做法,相当于每增加一层的概率不超过 25%,层数越高,概率越低,层高最大限制是 64。(创建跳表时头结点就等于层高)
    1. //5层跳表
    2. 10
    3. 10        50
    4. 10  20    50
    5. 10  20 30 50
    6. 10  20 30 50
    7. //比如插入20这个结点时会生成随机数
    8.     如果>0.25,那么这一层的高度+1,然后继续生成随机数
    9.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如果还是>0.25,高度继续+1,依次类推
    10.     如果<0.25,终止,记录 该结点的最终高度
    复制代码
    定位层级后,再将每一层的链表节点进行补齐,就是在 40 与 50 之间插入一个新的链表节点48,插入过程与链表插入是一样的。


    redis的跳表

    就是在此基础上添加回退指针,且score能重复
    为什么 Redis 跳表实现多了个回退指针(前驱指针)?
    回退指针主要是为了提高跳表的操作效率和灵活性,例如在进行删除操作时,需要找到要删除节点的前驱节点以便更新指针。回退指针使得这一过程更为高效,避免了从最高层开始逐层查找。
    尤其是在频繁插入和删除的场景中,回退指针减少了节点之间指针的更新复杂度,提升性能。
    1.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Node {
    2.     //Zset 对象的元素值
    3.     sds ele;
    4.     //元素权重值
    5.     double score;
    6.     //后退指针
    7.     struct zskiplistNode *backward;
    8.   
    9.     //节点的level数组,保存每层上的前向指针和跨度
    10.     struct zskiplistLevel {
    11.         struct zskiplistNode *forward;
    12.         unsigned long span;
    13.     } level[];
    14. } zskiplistNode;
    复制代码


    总结

    以上为个人经验,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,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脚本之家。

    来源:https://www.jb51.net/database/335296rqt.htm
    免责声明: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,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

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  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    ×

    最新评论

   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福建二哥 ( 闽ICP备2022004717号|闽公网安备35052402000345号 )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3.5 © 2001-2023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