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设为首页
  • 收藏本站
  • 积分充值
  • VIP赞助
  • 手机版
  • 微博
  • 微信
   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:
    1:搜索微信号(888888
    2:扫描左侧二维码
  • 快捷导航
    福建二哥 门户 查看主题

    蓝宝石RX 6800/6800 XT超白金OC怎么样 蓝宝石RX 6800/6800 XT超白金OC评测

    发布者: 天下网吧 | 发布时间: 2025-7-16 11:59| 查看数: 115| 评论数: 0|帖子模式

    虽然距离AMD 2011年发布的GCN架构显卡来说尚不满十年,但这些年来AMD无时无刻不在“潜心修炼”。经历过GCN架构的辉煌,也经历过GTX 1080 Ti时代的望尘莫及,终于让AMD磨出了RDNA2这把“宝剑”
    曾几何时,人们提到AMD想到的就是性价比,而RX 6000系显卡的发布标志着若干年后AMD重返高端显卡市场。在高性能的同时,仍然具有非常高的性价比,而让人们惊呼的也正是这次AMD终于在性能方面追上了老对手,而不是一味地谈性价比如何。

    蓝宝石 RX 6800 XT 超白金 OC
    我们此次给大家带来的评测为蓝宝石超白金旗舰系列的两款显卡:
    蓝宝石 RX 6800 XT 16G D6 超白金 OC:5999元
    蓝宝石 RX 6800 16G D6 超白金 OC:4999元
    在整个评测过程中我们也会对此次RX 6000系显卡采用的RDNA2架构进行浅析,AMD究竟使用了什么黑科技让性能暴涨,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一一解读。
    01 蓝宝石 RX 6800/6800 XT 超白金 OC外观
    另外由于此次非公版的RX 6800和RX 6800 XT也是一同解禁,所以我们的评测也合二为一,首先我们先来看外观。

    蓝宝石 RX 6800/6800 XT 超白金 OC
    蓝宝石 RX 6800/6800 XT 超白金 OC这两款显卡在外观上没有区别,大小重量也相同,尺寸上两款显卡为310×134×54mm。猛一看这两款显卡有着非常浓重的蓝宝石风格,与上一代RX 5000系的外观设计也有着相似之处,整体的配色依然以黑色为主银色点缀。

    蓝宝石 RX 6800/6800 XT 超白金 OC
    散热方面,两款显卡都采用了全新的刀刃式轴流风扇,新的风扇可在提供强风压得同时实现静音的运转表现。根据官方的说法,相较上一代风扇在同一套散热方案中,相同的噪音控制条件下,GPU温度下降3.4度,显存温度下降3度。

    散热模组渲染图
    另外全新设计的V型核心散热模组能有效避免风扇轴承下方的风流死角,通过V型凹槽的让位让扇叶下吹的风流能有效吹透整个GPU散热模组,让温度最高的区域能有更通透的风流把热量快速带走。锯齿形鳍片,也能有效降低下吹风流经过鳍片的阻力,提升流速的同时有效降低切风的噪音。

    蓝宝石 RX 6800/6800 XT 超白金 OC
    啊导流罩上的花纹由上一代的蜂巢状,改为了拥有视觉错觉的立方体图案,两侧的银色装饰条变得更有棱角。

    蓝宝石 RX 6800/6800 XT 超白金 OC背板
    啊蓝宝石 RX 6800/6800 XT 超白金 OC的背板与上一代改变不大,整体依旧以白色为主,并带有镂空点缀,便于散热同时也更美观。

    蓝宝石 RX 6800/6800 XT 超白金 OC视频输出接口
    在视频输出接口方面,蓝宝石 RX 6800/6800 XT 超白金 OC取消了公版的Type-C接口,并增加了一个DP 1.4接口,整体布局与上一代相同,不过此次HDMI接口也升级为2.1。厚度上,由于改进的散热设计,这两款显卡均为2.7槽,相较公版有所增加。

    蓝宝石 RX 6800/6800 XT 超白金 OC供电接口
    最后在供电方面,蓝宝石 RX 6800/6800 XT 超白金 OC两款显卡均为8+8pin的供电接口,对于老用户来说非常友好,打算升级显卡的话无需大动干戈更换电源。不过两款显卡建议电源均为750W,还需注意现有电源是否匹配。
    02 架构浅析
   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RDNA2架构的设计,从GCN架构到RDNA架构,功耗比提升了50%,而从RDNA架构再到RDNA2架构的功耗比提升最高可达54%。新的RDNA2架构到底使用了什么黑科技?相信大家也都非常好奇。

    RDNA2架构
    首先在芯片面积上,上一代RDNA架构的Navi 10为251平方毫米,而Navi 21的芯片面积达到了536平方毫米,是上一代的113%倍,如此大的面积增长意味着什么?
    在RDNA2架构中实现了CU(COMPUTE UNIT)数量翻倍,从上一代的40到RX 6900 XT中的80个CU,这是导致面积增长的最主要原因。但并不意味着RDNA2只是单纯的堆CU数量。
    从发布会中我们也注意到,此次RX 6000系显卡普遍频率在2000MHz左右,RX 6900 XT的加速频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250MHz,是上一代RX 5000系的1.3倍。
    公版显卡已经有着非常恐怖的频率提升,非公的自然会更“过分”,我们手中的蓝宝石RX 6800超白金加速频率达到了2190MHz,而RX 6800 XT超白金的加速频率为2360MHz,具体在实际应用当中的表现我们在后面会进行详细对比。
    DirectX Raytracing(DXR)
    另外在每个CU中,RDNA2架构也是AMD首次加入光线追踪技术DirectX Raytracing(DXR)其中负责光线追踪的单元为Ray Accelerators(光线加速器)。

    Ray Accelerators(光线加速器)
    我们都知道要计算光线追踪,首先着色器发出光线追踪的请求,交给Ray Accelerators来处理,它将进行两种测试,分别为边界交叉测试(Box Intersection testing)和三角形交叉测试(Triangle Intersection testing)。基于BVH算法来判断,如果是方形,那么就返回缩小范围继续测试,如果是三角形,则反馈结果进行渲染,这期间每个时钟它们的运算比例为4:1。至于在游戏内实际的效果及帧数变化,我们会在后面为大家进行详细测试。
    Infinity Cache
    此次RX 6000系显卡仍然全系采用了GDDR6显存,显存位宽为256bit,但带宽是384bit GDDR6的2.17倍,同时功耗降低10%,这就是RDNA2架构的黑科技Infinity Cache。

    Infinity Cache
    Infinity Cache是AMD一项突破性的技术,可以说RX 6000系显卡能有如此性能,Infinity Cache功不可没。

    Infinity Cache
    在新的RX 6000系显卡中,均带有128MB的Infinity Cache,它改变了GPU数据的传输方式,作为一个巨大的带宽放大器,这种全局缓存技术允许快速访问数据,使显存带宽具有更高的效率。
    Smart Access Memory
    Smart Access Memory简称SAM,同样是作为AMD推出的一项黑科技,而且这项技术只有在3A平台上才能实现,也就是说在AMD的CPU、主板、显卡同时作用下,才有SAM加成,根据AMD的说法,在游戏中最高可以实现13%左右的帧数提升。

    Smart Access Memory
    不过要使用SAM也是有前提的,需要最新发布的Ryzen 5000系列CPU搭配RX 6000系列显卡来使用,并且还需要X500系列主板支持该功能(需主板厂商更新BIOS,用户不要自行操作)。
    这项技术其实是一种CPU直通显存的原理,传统CPU在处理数据时一次只能读取256MB显存,而SAM技术可以消除这种瓶颈,PCIe的带宽被完全利用,扩大数据通道,一次可读取全部显存,下面我们也会进行测试对比。
    Rage Mode(狂怒模式)

    Rage Mode
    另外在AMD驱动中的超频预设中新增了Rage Mode(狂怒模式),选择该模式后显卡提升最多6%的TGP,或将所用显卡的TGP提升到最高上限。Rage Mode的提升效果会因显卡TGP、零件之间的变差和应用而异。如果是非公显卡,根据不同厂商之间的调教,提升效果也会有所区别。
    03 测试平台及参数介绍
    本次的测试平台我们选择了Ryzen9 5950X的CPU,主板为微星MPG X570ACE战神板,以及蓝宝石RX 6800/6800 XT 超白金OC。

    在测试成绩上,基准测试采用3DMARK,游戏性能测试使用游戏自带Benchmark,同时为了减小误差,每项测试成绩均测试3遍取平均值。
    在测试前我们先来看看两款显卡的详细参数,由于我们此次评测两款产品,方便大家对比查阅,笔者进行了简单汇总:

    两款显卡都采用了Navi 21芯片,但具体型号有所区别,蓝宝石RX 6800超白金为Navi 21 XL,而蓝宝石RX 6800  XT为Navi 21 XT,表中标红的数据表示不同于公版。其中在频率方面提升较明显,RX 6800 XT的公版为2015-2250MHz,而蓝宝石RX 6800 XT为2110-2360MHz;同样RX 6800的公版频率为1815-2105MHz,蓝宝石RX 6800为1980-2190MHz,整体提升较大。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上一页12 下一页 阅读全文
    来源:https://www.jb51.net/hardware/xianka/753802.html
    免责声明: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,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合作!

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  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    ×

    最新评论

    QQ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福建二哥 ( 闽ICP备2022004717号|闽公网安备35052402000345号 )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3.5 © 2001-2023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